![]() |
苗木供應信息 | 苗木求購信息 | 苗木報價 | 苗木品種 | 園林新聞 | 園林助手 | 苗木圖片 | 植物庫 | 園藝 |
昔日這里是一片貧瘠的土地,增添綠色曾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心中的渴望。 如今這里變了,343萬畝林地分布在城鎮、村莊。醉人的綠色,不僅成為廊坊這顆“京津走廊璀璨明珠”的重要標志,更承載著這里千家萬戶的小康夢想。 驅車進入大城縣祖寺村,柏油路兩旁的樹陡然密了起來。成方連片的速生林,一眼望不到邊。村黨總支書記王瑞學告訴我們,村里確定了發展生態農業、觀光旅游的發展思路,2002年以來植樹造林1.3萬畝,“不久,我們這里就會成為瓜果飄香、林茂糧豐的生態農業觀光園了。” 建設萬畝生態林,發展生態農業、觀光旅游,是祖寺人進行的一場“革命”。地處文安洼南緣的祖寺村,是“十年九澇撈魚蝦、洪水退盡堿疙疤”的鹽堿窩,靠著鄉鎮工業的迅速發展,祖寺人的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6000元。跨入新世紀,祖寺的路該怎么走?在帶頭人王瑞學眼里,祖寺人的小康生活,要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基礎上,不僅要有經濟的持續不斷增長,更要有生活環境的日益改善。最終,祖寺人把目光投向了林業,啟動了投資上億元的萬畝生態林立體種養殖基地等工程。 如今在廊坊,像祖寺這樣的村莊已經不再是個例。在廊坊市林業局局長聞志寬看來,林業大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,“因為林業已經成為農村高收益的產業之一,又有著巨大的生態效益、社會效益,發展林業對個人、政府、社會等各方面來講,都是一個‘多贏’的選擇。” 先行一步的安次區葛漁城鎮北街村,就是這樣一個“樣本”。在這個3500口人的村莊里,林果業甜透了百姓的心。有著6688畝土地、其中5000畝是沙荒地和沙壤地的北街村,1997年前年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。自從有的村民靠種樹走上致富路后,大家看到了“亮光”。苗圃、速生林、果樹……短短幾年,全村的林果面積發展到了5800畝,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4000元,其中來自林果業的收入達到了2500元。 和北街村、祖寺村一樣,近年來,廊坊更多的鄉鎮、村街、農民選擇了林業。這變化,緣于全市林業發展思路的轉變。 造林綠化籌資難、植樹難、管護難,這一連串的難題過去也曾困擾著廊坊市的林業發展,盡管年年植樹造林投入不小,但始終難以擺脫“年年種樹不見樹”的尷尬。近年來,每到造林時節,廣袤的田野里處處都是忙碌的身影,卻少見了往年的彩旗招展。因為,農民、企業成了造林的主力軍,部門辦林業變成了社會辦林業。“政府要綠、群眾得利,誰造林、誰所有,誰投資、誰受益”,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得,不求所屬、只求作用,不求形式、只求發展,不求全面、只求特色”……思路一變,天寬地闊。民間資金大量涌入造林綠化,“要我栽樹”變成了“我要栽樹”,“三難”問題迎刃而解。2002年以來,廊坊市植樹造林160萬畝,占到了全市總土地面積的16.7%,相當于2002年以前30年造林面積的總和。尤為難得的是,造林成活率高達95%。 走進文安縣唐頭村,如同走進了樹的海洋。這個大洼深處的普通村莊,依托林板業大面積發展速生豐產林,就連村外的禿渠、荒地和村中的道路邊沿,也都栽滿了樹。村黨支部書記紀書會滿臉興奮地給我們算了一筆賬:“一畝地栽60棵樹,6年達到胸徑20厘米,按現在的價格每棵可賣120元,一畝地收入就能達到7200元,除去樹苗、管理等成本,每畝年純收入在千元以上。全村2000多畝林地,每年的純收入將超過200萬元,有了這樣穩定的收入,還發愁實現不了小康?” 紀書會用自己精明的頭腦,為鄉親們選擇了一條“綠色小康”路。而廊坊的決策者們,則把目光投向林業產業化經營。他們力求通過產業的良性互動,把萬戶千家的“綠色小康”夢,一步步變成現實。 廊坊的左各莊鎮,是北方最大的人造板生產經銷集散地;香河、霸州等地家具產業發達,木材消耗量極大;香河家具城躋身全國家具集散地“三甲”行列,年交易額超過20億元……在廊坊決策者眼中,全市每年730萬立方米的木材消耗量,不僅是拉動林業產業大發展的“火車頭”,更是實現萬戶千家“綠色小康”的強大動力。 聚龍頭、建基地、連農戶、育市場……廊坊市出臺各種措施鼓勵林業龍頭企業發展。短短幾年,全市涉林企業就發展到7600多家,初步形成了種苗花卉、果品生產、林苗一體化、林板一體化等較為完備的林業生產體系。依托特色產業,廊坊市推廣了大戶承包、股份合作、“公司+基地、基地連農戶”、“統一栽植、分戶管理”等做法,讓造林農民吃了“定心丸”。如今,植樹造林的經濟效益不再只是算出來,而是實實在在看得見、摸得著。 林業生產與特色產業有機結合,把廣大農民帶進了產業化經營的行列,老百姓實現了藏“富”于林。這背后,是產業的優化升級,是農村生態經濟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。豐富的土地資源轉化為豐富的林業資源,種滿“綠色希望”的田野成了人造板、家具企業的“第一車間”,突破了人造板、家具產業發展的原材料缺乏“瓶頸”;萬戶千家的農民參與到產業化經營之中,逐漸走出“種啥啥過剩、養啥啥沒市場”的“怪圈”,開始踏上綠色小康路。 廊坊市委書記吳顯國常說,21世紀是綠色文明的世紀,是綠色經濟的時代。建設“綠色廊坊”,不僅可以從戰略上調整農業結構,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,還可以實現與京津大都市的差異化發展,大大提升廊坊的城市競爭力。在這種觀念指導下,廊坊把林業作為富民的大產業來經營,京津綠色屏障的建設步伐大大加快。借助國家大幅投資林業的大好時機,廊坊市林業部門科學謀劃項目,將10個縣(市、區)全部納入國家六大林業工程建設范圍。3年中,爭取國家無償投資近2億元、世界銀行貸款812萬美元,撬動社會林業投資3億多元。全市參與林業建設的農戶已達12.8萬個,其中個體造林百畝以上的大戶835個、千畝以上的大戶36個。完成工程造林78.2萬畝。 城在林中建,人在畫中行。許多外地人到廊坊后,都會發出這樣的慨嘆。林業大發展,更帶來了廊坊生態環境的日新月異。短短3年,廊坊市的綠化覆蓋率提高了13個百分點,達到了35.7%,被譽為京津走廊上最綠的地方。漂亮、整潔的市區,依偎在兩條環城綠化帶中;8個縣(市)的城區,環城綠化帶也已經初步建成;102、112、京沈、津保、京秦等國省干道、高速公路、鐵路兩側的綠色通道長度已達700多公里……看中廊坊優美的生態環境和高效的行政服務,近年來先后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家企業來這里安家落戶,吸引域外內資200多億元、國外投資10億多美元。(記者 常淑榮 李連印 孫占穩)
|
|
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會及時處理,謝謝! | |
榆葉梅球、重瓣榆
榆樹小苗、小榆樹
60高萬年青大杯、
50高萬年青批發基
2米高萬年青地籠子
1.8米高萬年青綠籬
1米高萬年青基地批
16杯萬年青小苗、
木春菊大杯小杯、
木春菊產地批發、
木春菊工程苗、成
四川木春菊小苗、
木春菊杯苗盆苗、
20-30公分木春菊綠
16杯木春菊大杯、
20高木春菊工程苗
12杯木春菊小杯、
雞鵝鴨愛吃四倍體
早春二月蘭花諸葛
造型瓜子黃楊價格
1-2米冠金禾女貞球
50-200公分金禾女
80-150公分金禾女
金禾女貞球地苗和
80-120公分金禾女
18杯油麻藤大杯、
2米高油麻藤精品苗
1.5米高黃花槐苗子
白花紅果日本珊瑚
70高黃花槐地籠子
常青藤杯苗、14杯
20公分欒樹綠化樹
精品欒樹工程苗、
紅花繼木綠化小苗
紅繼木工程苗、紅
紅花繼木小苗產地
40高紅繼木大杯、
30高紅繼木杯苗、
今年新采竹柏種子
百慕大草坪、百慕
四季青草坪批發、
四季青草坪、四季
五葉地錦批發基地
五葉地錦綠化苗、
20-250公分薔薇袋
1.5米紅花薔薇杯苗
抗寒耐澇1米高北海
陜西15公分白蠟基
陜西塔柏大型基地
陜西美國紅楓大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