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苗木供應信息 | 苗木求購信息 | 苗木報價 | 苗木品種 | 園林新聞 | 園林助手 | 苗木圖片 | 植物庫 | 園藝 |
我市采取多種辦法盡心呵護“活文物” 深圳的古樹旁總有一雙守護的眼神,她就是仙湖植物園植物專家、年近七旬的李沛瓊。她一棵棵地考察了深圳特區內400多棵古樹,并給它們編制了檔案。 李沛瓊說,看到古樹就像見到親人一樣。每次聽說有古樹受到傷害,她就立即趕到現場。曾經,看到一棵近200年的古荔枝樹被砍掉,她流出了傷心的眼淚,并拍下古樹“遺照”警示后人。 南山區西麗茶光路上有棵300年的古樹,這條路計劃年底前開通。在茶光路修建過程中,李沛瓊沒來拍照,因為她知道南山區為了這棵古樹,讓人行道給古樹“讓路”。 南山區工務局局長楊安敏說,在南山區道路建設上,從來都是樹給路讓道,這次可是開了南山路給樹讓路的歷史先河。 人行道挪移為古樹讓路 在茶光路建設現場,一棵古樹在紅土堆中顯得特別惹眼。樹高20余米,胸徑有2米,需兩人合抱。 南山工務局的郁龍清工程師說,按照當初的規劃,這棵古榕樹需要搬走。開工前,他們與茶光村商洽青苗補償問題。這個想法一提出,茶光村民就說,樹是他們的保護神,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,最好不要搬遷。經過論證,南山工務局決定,把人行道向北挪一點,把靠北的車道稍微收緊些,這樣既不增加建設費用,又保護了古樹。 鹽田區寬敞繁忙的北山大道上有對“公婆樹”。樹齡260年的“公樹”古樟長在北山大道的人行道上,230歲的“婆樹”則長在北山大道的綠化隔離帶中。兩棵樹經歷數百年滄桑,仍舊郁郁蔥蔥,走到樹下一股特有的樟香味撲鼻而來。 據介紹,為保護這兩棵古樟樹,鹽田區做了大量工作,不僅進行經常性看護管養,在修建北山大道時,還對施工圖紙進行了修改,使兩棵古樹一個留在道路的綠化帶、一個留在人行道上,保存了“公婆樹”隔路相望的景觀。 塑膠跑道中挖出一塊給古樹 樂群小學是鹽田創建最早的一所學校,校內有三株樹齡百年以上的古樟樹,最老的一株已有280多年樹齡。這些樟樹高達40多米,綠葉婆娑、樹干粗壯,其中兩棵就長在教學樓前的平地上。 在樂群小學250米跑道的塑膠球場中央,一株大樹傲然矗立。幾年前,學校建塑膠跑道時,這棵古樹面臨生存危機。經過研究,學校決定保樹要緊。于是,塑膠操場被“挖”掉一塊,用磚塊把古樹圈起來。 樹王享受星級保護 深圳本土樹木年齡最大的是600歲,有3株,均為榕樹;兩株“樹王”在南山,一株在福田。南山區南園西7號的那株“樹王”,高13米,冠幅直徑14米;南園北頭西街35號的另一棵“樹王”高14米,冠幅直徑達41米。福田區的那棵“樹王”位于新洲村七街路口,高12米,冠幅直徑達29.5米。 為了保護新洲村的“樹王”,福田區政府先后撥款120萬元、新洲股份公司斥資80多萬元,用于遷移新洲村配電房。有關部門還運來黃土給古樹換土,還在古樹周圍埋了20袋肥料。對枯萎的樹干,市綠化處用“打針”的辦法給樹補充營養;對已經腐爛的樹干,采取挖空、填充和打蠟等方法,幫助枝干復活。 南園村的“樹王”受到的禮遇不比新洲村的“兄弟”差。2004年,南山區投資10萬余元對“樹王”進行保護。此前,南山區還投入18萬元,在“樹王”周圍建起保護圈和鐵籬笆,并對樹周邊的環境進行整治。古樹下有個保安亭,因距離古樹太近妨礙古樹生長,被有關部門搬遷至七八米處。 防臺風為古樹人造兩個根 “如果沒有這兩根柱子,這棵榕樹早就倒了。”大磡二村的林勇葵對記者說。 林勇葵說的是他們村那棵百年筆管榕樹。這棵榕樹下有塊石牌,是市政府2005年10月立的,上面顯示這棵筆管榕已有156年樹齡,是國家三級古樹。 這棵古樹高約十米,葉子將中午白花花的陽光遮得一點都透不下來,形成一個15平方米大小的樹陰;樹身較粗,一個成年男子合抱不攏。兩根石灰柱做成樹根狀,呈“八”字形緊緊抵住古榕樹。今年第一號臺風“珍珠”登陸時,大磡二村村民怕榕樹禁不起吹,給古樹“嫁接”上了石灰柱。 樹身上有個用水泥糊的長約一米、寬約半米的大洞。林勇葵說,這里的樹干原來空了,只剩下樹皮連著,他們用磚塊將樹洞塞滿,外面再用水泥封上,這樣才不至于古樹的病情繼續惡化。 據介紹,這棵筆管榕在大磡被稱為“伯公樹”,每年四季都落葉,每次都在季度末。落葉時間一周,第二周就長嫩葉,一個月后樹葉就長得郁郁蔥蔥。 南山區向南村侯王廟有株百年古榕也十分引人注目。當地一位姓鄭的村民告訴記者,前幾年,這株古榕樹干基本枯死,村民立柱撐起樹干,又給樹干抹上厚厚的黃泥,終于使古榕復活。1995年5月,村民在立柱上鐫刻“輝煌臺”字樣,慶賀古榕“枯木逢春”。它的旁邊還株300年樹齡的古榕,每逢節假日,村民都在樹上張燈結彩。這株古榕虬干橫展,仿佛巨臂,村民在枝干下立柱,上書“古榕神風”四字,一來為枝干加固,二來為古榕揚名。 深圳特區擬立法保護古樹 深圳城管辦綠化處目前正在進行“深圳經濟特區保護古樹條例”的前提調研。據悉,這將是深圳第一部保護古樹的專門法規。 市綠化處技術科陳副科長說,目前深圳古樹保護的主要依據是建設部《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》,深圳應盡快出臺實施地方古樹名木保護條例及配套實施細則。他認為,深圳應建立匯報及監督舉報機制,嚴禁砍伐古樹名木,成立古樹保護站。 鑒于深圳古樹目前大部分長勢一般或較差,專家建議深圳應盡快建立古樹保護基礎及養護技術管理體系,制定古樹生長狀態的量化標準。專家們開出了深圳古樹復壯的綜合技術:建立護欄、擴大樹堰周圍的綠地面積,加強水、肥管理;加強病蟲害防治;樹干噴施活力素等復壯素;及時修補樹洞;建造輔助物,讓古樹支撐在輔助物上;剪除枯枝,合理修剪樹冠等。 部分古樹生存狀況不樂觀 專家指出仍需加強古樹保護意識 本報訊1997年10月出版、由李沛瓊編著的《深圳特區古樹名木》顯示,深圳特區內有80歲以上樹齡的古樹409株。市綠化處的調查顯示,目前特區內在冊古樹388棵,其中包括從外地新移栽到深圳的古樹。 從2004年9月開始,市綠化管理處、仙湖植物園管理處抽調7名專業人員,經過近3個月調查,對特區內古樹進行調查。調查顯示,深圳古樹達30多種,以榕樹、樟樹、荔枝、龍眼、樸樹等最常見。從1998年至2004年,特區內有47株古樹死亡。從死亡分布情況看,羅湖、福田最為嚴重。古樹死亡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:一是建房時被砍伐,如在鹽田鴻安圍村,3株樹齡100多年的樸樹因農民建房被毀,這種情況占失蹤古樹的90%以上。二是修路等原因被移走。三是病蟲害致死,如中山公園一株80年的石栗樹因根腐爛致死。四是遭受臺風等自然災害損毀。 仙湖植物園專家認為,深圳古樹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。 建房、施工使一些古樹遭到人為砍伐。鹽田鴻安圍村1998年登記在冊的古樹有8株,2004年調查時只有5株,周邊村民說是建房時砍掉了。福田區某老屋村1998年登記在冊的古樹有15株,1998年剩下11棵,2004年調查時只有5株。南山某老屋村登記在冊的4株人心果,因建房只剩1株,還被圈人院內。 在古樹基部燒香也影響古樹正常生長。鹽田區三村1株500年的古樟樹、羅湖區布心路東樂天橋北的2株樸樹都被周邊居民視為“神樹”,在此砌屋、設壇。專家指出,燒香、燃燭造成的煙灰直沖古樹樹干與樹葉,對古樹不好。 保護知識欠缺也是危害古樹生存的又個主因。鹽田影劇院東側一株古樹的東側是棟高樓,樹枝沒法伸展,只能斜著向西生長。該樹樹根被瓷磚圍成約2平方米的圓圈,土壤透氣、透水性差,雨水無法滲入,更無法施肥,導致古樹日漸衰弱。專家指出,古樹下留著的面積至少跟樹冠面積相當,這樣樹才有足夠空間扎根吸取養分。 相關法規 1992年5月20日國務院第100號令《城市綠化條例》第三章第二十五條規定: “百年以上樹齡的樹木,稀有、珍貴樹木,具有歷史價值或者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,均屬古樹名木。” 深圳市綠地系統規劃(2004-2020)”第三十二條: “加大古樹名木申報工作的力度,積極開展古樹名木普查、鑒定、定級、建檔等工作。第三十三條:積極開展古樹名木保護工作,在距古樹名木樹干外側3-5m范圍內保持土壤裸露或植花種草,禁止搞任何設施或堆放雜物,在距樹冠邊緣8m范圍內禁止安置爐灶、煙囪等熱源。第三十四條:古樹名木原則上不能移動。” 《深圳市城市綠地占用收費辦法》規定:“砍伐古樹名木要按同類樹木的10倍賠償。”( 佚名)
|
|
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與我們聯系,我們會及時處理,謝謝! | |
榆葉梅球、重瓣榆
榆樹小苗、小榆樹
60高萬年青大杯、
50高萬年青批發基
2米高萬年青地籠子
1.8米高萬年青綠籬
1米高萬年青基地批
16杯萬年青小苗、
木春菊大杯小杯、
木春菊產地批發、
木春菊工程苗、成
四川木春菊小苗、
木春菊杯苗盆苗、
20-30公分木春菊綠
16杯木春菊大杯、
20高木春菊工程苗
12杯木春菊小杯、
雞鵝鴨愛吃四倍體
早春二月蘭花諸葛
造型瓜子黃楊價格
1-2米冠金禾女貞球
50-200公分金禾女
80-150公分金禾女
金禾女貞球地苗和
80-120公分金禾女
18杯油麻藤大杯、
2米高油麻藤精品苗
1.5米高黃花槐苗子
白花紅果日本珊瑚
70高黃花槐地籠子
常青藤杯苗、14杯
20公分欒樹綠化樹
精品欒樹工程苗、
紅花繼木綠化小苗
紅繼木工程苗、紅
紅花繼木小苗產地
40高紅繼木大杯、
30高紅繼木杯苗、
今年新采竹柏種子
百慕大草坪、百慕
四季青草坪批發、
四季青草坪、四季
五葉地錦批發基地
五葉地錦綠化苗、
20-250公分薔薇袋
1.5米紅花薔薇杯苗
抗寒耐澇1米高北海
陜西15公分白蠟基
陜西塔柏大型基地
陜西美國紅楓大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