郁金香介紹
別名:郁金香
科、屬:【百合科】,【郁金香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Tulipa gesneriana
特征形態:郁金香為多年生草本,鱗莖扁圓錐形,具褐色皮膜。葉3~5枚,長橢圓狀披針形,長10~25厘米,寬2~7厘米;葉分為基生葉和莖生葉,一般莖生葉僅1~2枚,較小。花單生莖頂,大形直立,有杯形、碗形、百合花形、重瓣等。其花色豐富,有白、粉、紅、紫、黃、橙、黑、灑金、淺藍等色,另外,有單色也有復色。
分布產地:原產地中海沿岸及中亞細亞、伊朗、士耳其、前蘇聯南部,以及我國西藏、新疆等地。
生長特點:性喜冬季溫和、濕潤,夏季涼爽、稍干燥的向陽或半陰環境,耐寒性強,冬季可耐-35℃的低溫,生長適溫8~20℃,最適溫度15~18℃,花芽分化適溫17~20℃,根系損傷后不能再生。宜富含腐植質、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,忌低溫、黏重土。鱗莖壽命1年,當年開花并分生新球及子球,并逐漸死亡。
主要價值:是重要的春季球根花卉,宜作切花或布置花壇、花境,也可叢植于草坪上、落葉樹樹蔭下。中、矮性品種可盆栽。
培育技術:常用方法是分球繁殖和播種繁殖。分球繁殖時,分剝小鱗莖即可。利用種子播種繁殖時,于6~7月種子成熟后,沙藏到9月播種,淺土覆蓋,置于蔭涼處,發芽后增加光照和肥水管理。郁金香易感染病毒,易退化,常采用組織培養方法來獲得無病毒良種。組織培養時以1.5~2毫米的球根鱗片作外植體,采用MS培養基附加1mg/L2,4-D和3mg/L NAA誘導不定芽。在MS培養基附加0.3mg/L KT和0.3mg/L NAA誘導球根形成,在培養基中加入200mg/L GA3有利于球根生長。【栽培管理】(1) 溫度:郁金香的生長期適溫為5~20℃,最佳適溫為15~18℃,植株的生育溫度應保持在25℃以下,0℃以上。若有保護設施,冬季溫度維持在10~25℃,能促進其生長,并提早開花。郁金香根系的生育溫度宜在5℃以上,14℃以下,尤以10℃左右最佳。花芽分化的適溫為17~23℃,超過35℃時,花芽分化會受到抑制。另外,郁金香為秋植球根,具有極強的耐寒性。冬季可耐-35℃的低溫,當溫度在8℃以上時開始生長。(2) 水分:栽培過程中切忌灌水過量,但定植后一周內需水量較多,應澆足。發芽后需水量減少,尤其是在開花時水分不能多。然而,如果過于干燥,生育會顯著延緩。(3) 土壤:以沙壤土為好,粘重的土壤必須改良成疏松、通氣的沙性土,否則會影響郁金香的生長。土壤酸堿度以中性偏堿為好。(4) 光照:種球發芽時,其花芽的伸長會受到陽光的抑制。因此,必須深植,并進行適度遮光或鋪草,以防止直射陽光對種球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。(5) 施肥:郁金香較喜肥料,一般采用干雞糞或腐熟的堆肥作基肥并充分灌水,定植前2~3天仔細耕耙確保土質疏松。種球發葉兩片后可追施1~2次稀液體肥,生長旺季每月施3~4次氮、磷、鉀均衡的復合肥,花期要停止施肥,花后施1~2次磷酸二氫鉀或復合肥的液體肥。(6) 病蟲害防治:郁金香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和根螨。蚜蟲會引發碎色花瓣病傳播,一般采用40%樂果乳劑1000倍液噴殺。根螨的防治可用40%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倍噴注鱗莖或撒布二硫松粒劑。郁金香的病害主要有腐朽菌核病、灰霉病和碎色花瓣病危害幼苗和鱗莖,防治的方法首先是盡可能選用無病毒種球,并進行土壤和種球的消毒,及時焚毀病球、病株等,然后每半個月用50%苯來特可濕性乳劑2500倍噴殺。(7) 種球貯藏條件:種球貯藏的條件直接影響種球內的花芽分化及植株的開花和商品性。球根收獲后,在6月份使其處于較高溫度下(20~25℃)。7~8月放入冷庫(20℃以下),則種球發育順利,并能促進其花芽分化和發育。若種球置于35℃以上的高溫下,會出現花芽敗育,發育畸形,或花被及部分葉失去觀賞性。因此,收獲后的種球應盡量放于通風、干燥、涼爽的地方。有條件的可在7~8月高溫季節把種球放于15~17℃的冷庫中。試驗表明,鱗莖起掘后立即置于34℃高溫一周,開花時間要比貯藏于20℃條件下提早7~9天,但花較小,花葶也短。若貯藏于17℃中30天,花葶高度適中,貯藏時間過長,也會使花葶變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