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銀竹介紹
別名:
科、屬:【禾本科】,【箬竹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Indocalamus sinicus (Hance) nakai
特征形態:竿高1—3.8米,直徑0.5-1.1厘米;節間長3.7—11厘米,圓筒形,鮮時綠色,干時稻草色,無毛,光亮,竿壁厚3—4毫米;竿節平;竿環和籜環同高;X鞘短于或長于節間,革質兼紙質,棕色帶紫,有條紋和疏被伏貼白色和無色的疣基刺毛,邊緣密生亮灰色纖毛;無籜耳,但有數條鞘口縫毛;籜舌截形,棕紅色,高1—1.4毫米,邊緣有流蘇狀縋毛,后者長0.7-0.9毫米,中部竿籜的籜片呈狹三角狀錐形,上部籜的則為卵狀披針形,直立或外翻,先端長尖。小枝具7—14葉;葉鞘棕黃色,革質,無毛,有光澤;葉耳無,鞘口繼毛僅數根,黃棕色;葉舌截形,高2—3毫米,紅褐色,邊緣有棕色長1-1.6厘米的繼毛;葉片革質,寬披針形,長14—60厘米,寬2.2—6.8厘米,先端長尖,墓部楔形,通常兩面均無毛,次脈8—9對,小橫脈稀疏,形成極狹長的長方形且很稀疏。圓錐花序的花序軸較長,全長23.5-30厘米或更長,分枝甚開展,其腋間均有瘤枕;小穗柄長2—6厘米;小穗綠色帶紫,含3或4朵小花;小穗軸節間無毛;穎2,第一穎長圓狀披針形,微尖,長4.5—5毫米,紙質,具3脈;第二穎長5—6.5毫米,先端漸尖,具5脈;外稃紙質,漸尖,長9-10毫米,背部粗糙,具7脈;內稃略等長于外稃,背部具2脊,脊上和頂端均有纖毛。鱗被3,不相等,其中2片較大。雄蕊未見;花柱短,柱頭2。果實未見。花期5月。
分布產地:產香港、廣東(陽江)、海南(保亭縣吊羅山)等地。模式標本采自香港。
生長特點:生于河邊、山坡、山谷、嶺頂密林中。
主要價值:
培育技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