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紫錘草介紹
別名:
科、屬:【桔梗科】,【銅錘玉帶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Pratia montana (Reinw. ex Bl.) Hassk.
特征形態:直立草本,莖分枝或單一,高達1米,無毛。葉橢圓形至長圓形,長8—13厘米,寬2.5-4.5厘米,先端長漸尖,基部圓形或寬楔形變狹;葉柄長約1厘米或上部葉近無柄,邊緣具圓齒或小齒,齒端芒狀,下面蒼白色,上面綠色。總花梗圓柱形,無毛,長13—25毫米,成S形伸展,較葉短,花萼管半球形,裂片線形,銳尖,全緣,長5—10毫米;花冠長22—25毫米,無毛,內面被柔毛,白色至鮮紅色,或藍紫色,天藍色,管背面分裂,長12毫米,寬5毫米;上面裂片線狀披針形,近直立,長16毫米;下唇3淺裂,裂片披針形,反折,長8毫米;花絲無毛,花藥淡黃色,背面被小疏柔毛,長5—6毫米,3個下面的先端具較多刺毛。漿果球形,紅色,紫 山紫錘草的花藍色或黑色,長1.2—1.5厘米。種子扁卵形,淡褐色,長0.6毫米。
分布產地:國內分布:產云南、西藏國外分布:印度、尼泊爾、錫金、越南至馬來西亞
生長特點:生于海拔1000—2600米,濕潤的常綠闊葉林中或林緣。
主要價值:
培育技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