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屈菜介紹
別名:千屈菜
科、屬:【千屈菜科】,【千屈菜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Lythrum salicaria
特征形態:多年生濕生草本植物,高約1米。莖直立,四棱形或六棱形,被白色柔毛或無毛,多分枝。葉對生或3葉輪生,狹披針形,先端稍鈍或銳,基部圓形或心形,有時抱莖,長3.5-6.5厘米,寬8-15毫米,兩面具短柔毛或背面有毛,全緣、無葉柄。花果期6-9月,總狀花序頂生,花紫色。蒴果,包藏于萼茼內。
分布產地:分布于全國各地;亞洲、歐洲的阿爾及利亞、北美洲及澳大利亞東南地區也有。
生長特點:喜溫暖。耐寒性較強,喜光和通風良好。喜生長于淺水中。對土壤要求不高,但喜肥沃、深厚的土壤。
主要價值:千屈菜姿態娟秀整齊,花色鮮麗醒目,可成片布置于湖岸河旁的淺水處。如在規則式石岸邊種植,可遮擋單調枯燥的岸線。也可與其它水生植物進行配置后種植。
培育技術:可用種子盆播或露地直接播種,盆播在3~4月進行,將盆裝滿培養土浸水后撒播,播后在上面覆蓋一層細土 ,蓋上玻璃。在20℃的溫度條件下,約20天發芽。露地播種于4~5月進行,播種后需加水,并用塑料薄膜覆蓋約30天可發芽。待苗長成后可定植于種植地。也可分株繁殖,春天將老柱挖出并抖去泥土,用刀將植株分割成樹叢,每從留芽4~6個,然后進行種植。在生長時期要及時清除雜草,并追施2~3次肥料,越冬時要清理枯枝落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