枇杷樹介紹
別名:枇杷
科、屬:【薔薇科】,【枇杷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Eriobotrya japonica
特征形態:常綠小喬木,高可達10米。小枝葉背及花序均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。葉單葉互生,革質,具短柄或無柄,倒卵形、倒披針形至長橢圓形,先端尖,基部楔形,邊緣上部有疏粗鋸齒,葉面多皺,亮綠色。10~12月開花,白色,有芳香,圓錐花序頂生。果球形或長橢圓形,翌年5~6月果熟,熟時呈黃色或橙黃色。
分布產地:原產于中國,四川、湖北有野生;南方各地多作果樹栽培。浙江塘棲、江蘇洞庭及福建莆田都是枇杷的有名產地。越南、緬甸、印度、印尼、日本也有栽培。
生長特點:喜光,稍耐陰。喜溫暖、濕潤的環境,較耐寒。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,沙土、黏土都可栽植,但喜表土富含有機質、稍帶黏性、排水良好、地下水位低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。花期忌風。幼果期畏霜凍。
主要價值:枇杷樹形寬大整齊,葉大蔭濃,特別是初夏結果累累,可呈“樹繁碧玉簪,柯疊黃金丸”之景,宜單植或叢植于庭園。在庭院中常作綠籬及基礎種植材料,也可叢植或孤植于草地邊緣或園路轉角處。果枝還是瓶插的好材料,紅果可經久部落。
培育技術:一般采用播種繁殖,秋季采種后即播;也可在晚夏進行軟枝扦插。移植時盡量少傷根系,或帶土團。定植后要適當重剪,成活后不需精細管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