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竹介紹
詳細孟竹的別稱:,拉丁名:Dendrocalamopsis bicicatricata (W. T. Lin) Keng f.。孟竹竿近直立,高10米,梢端斜出或略彎,直徑5.5—7.5厘米或更粗;竿壁厚15毫 米或更厚;節間有兩類:一為竿基部(離地面高約10-15厘米)的2或3節間,其節間 極短縮,長僅1厘米,只有籜環顯著而竿環不明顯,節內密被灰白色緊貼生的短柔毛,并 環列眾多芽眼;另—類為正常節間,長20-36厘米,圓筒形,無毛或近于無毛,通常綠 色,僅在竽下部數節的節內具灰白色柔毛環,其余的節內則均此項無毛環。籜鞘脫落性, 質堅韌,頂端窄,兩肩廣圓,背面散布有或多或少深棕色易脫落的小刺毛;籜耳微小,長 圓形,近等大,質脆易落,邊緣生有短纖毛;籜舌之中央高為4—5毫米,其兩旁則近截 平,邊緣具細齒或細齒裂;籜片外翻或向外開展,卵狀披針形,基部兩側向內收窄,其 寬度約為籜鞘頂端之半寬。分枝習性較低,常自竿正常節間之第一或第二節開始發枝,每 節具3或5枝,有時為更多枝,主枝粗壯而較長。末級小枝約有6—9葉,葉鞘長5—8厘 米,無毛或近于無毛;葉舌高1.5—2毫米,截平頭,邊緣近全緣或具細齒;葉耳微小, 邊緣疏生短纖毛;葉片長圓狀披針形,長9—22厘米,寬2—4厘米,先端長漸尖,基部 圓形或楔形,兩面無毛或近于無毛,次脈6-10對,小橫脈在片下表面多少可見及,但 在上表面則不明顯;葉柄長2—3毫米。假小穗單生或簇生于花枝的各節,卵狀披針形, 長17—18毫米,體扁,先端尖,初時紫色,后變古銅色;小穗含成熟小花6—8朵,另 有頂端2朵小花不發育;小穗軸短,堅實而不易逐節折斷;穎2或3片,近心形,長達 5毫米,無毛;外稃寬卵形,長7—8毫米,先端有銳尖頭,無毛,但邊緣生纖毛,共有 17條縱脈;內稃與其外稃等長,但較之窄甚,先端尖,散生短柔毛,背部具2脊,脊間 寬2毫米,并有2脈,脊上和邊緣均生纖毛,惟兩者的基部均無毛;鱗被3,同形,長卵 形,長約1毫米,基部脈紋顯著,先端和邊緣生有長纖毛;花藥長3.5毫米,頂端具小尖頭,其上還生有小刺毛;雌蕊全長3.5毫米,子房有柄,長卵形,頂端延伸與花柱融合,其上散生小刺毛,柱頭單一,疏生短刺毛而呈帚刷狀。筍期6-10月,花期在冬季。。孟竹見于屯昌、崖縣、陵水一帶的村莊和路旁
手機掃一掃即可關注
免費查看孟竹供求信息,市場行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