寬葉韭介紹
別名:寬葉韭
科、屬:【百合科】,【蔥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Allium karataviense
特征形態:1.根系:著生于盤狀的短縮莖上,呈肉質狀直徑可達0.5公分以上,長8~25公分,肉質根上附有須根。2.莖:形狀成盤狀,上面著生葉鞘基部,根狀莖生長點的上位成蘗芽,長出后稱為分蘗。其次為花莖,頂端有總苞,總苞內有花,花莖長可達40公分以上。3.葉:分為葉鞘及葉身兩部,葉鞘基部著生于根狀莖的頂端。葉片寬可達2公分以上,葉色淺綠,中肋明顯。4.花果種子:花開白色,花被短小,花梗細小極易脫落,果實種子極少完全發育,后期黃化脫落。
分布產地:原產地在中國西南部、云、貴、川、藏等地和中印、中緬交界,海拔2,400~3,200公尺的地方都有栽培。
生長特點:寬葉韭適宜栽培于冷涼濕潤氣候,生長溫度范圍5~30℃,適溫12~25℃。寬葉韭雖然耐濕又耐旱,仍須選擇水源充足,排水良好地區栽培。土壤酸堿度以pH5.6~6.5,土壤質地以砂壤土、壤土、粘壤土等都可以栽培,但以富含有機質之壤土為佳。
主要價值:
培育技術:1.種苗之來源寬葉韭可以經年開花,但種子無法正常發育結果,無法進行有性繁殖。不過其分蘗能力頗強故采用無性繁殖,于冬季定植經春、夏、秋季不斷分蘗之后,其繁殖苗數可達60~100倍以上。可做為本田種苗之來源;或使用收獲時之小株做為種苗;或收獲時將韭白及根部切取出售供食,植株基盤留下發芽育成種苗。遮陰栽培下之幼苗移植后成活率低,宜先經健苗程序再移植本田。2.定植與行株距選擇強健種苗,定植前先做平畦,行距以每隔40公分,掘一淺溝,溝深15公分,將種苗放置溝上,株距每隔20公分種植一叢,種植時若肉質根太長,可稍加修剪,存留3~5公分,但不宜全部剪除。每叢定植4~8苗;每叢定植苗數增加,可以增進分蘗數,提前收獲。低溫期定植亦應考慮增加每叢定植苗數。寬葉韭忌高溫,可利用不同海拔行不同季節之生產。平地以10~1月定植,中海拔1~3月,高海拔4~6月定植為宜。3.施肥與灌溉寬葉韭施肥之目的以促進分蘗、株高增長、韭白莖徑粗大、抽苔量多,花莖粗長等,為達此目的,以秋植10公畝肥料需要量為例建議如后:整地時施有機質肥料2,000公斤,磷酐10~15公斤全量當基肥。氮素30~40公斤,氧化鉀10~20公斤,30%當基肥,定植后30、60天各施20%當追肥,剩余30%于定植后80天供追肥施用。栽培3~5個月之后采收,如采收期每延后30天須增施上述氮肥20%。寬葉韭栽培生育期間須充分灌溉,灌水時以滿畦為度,即可停止進水,保持土壤濕潤,灌水與施肥相互適量配合,可使植株生長迅速、增加產量,葉片翠綠,提高嫩感,品質優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