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佛山方竹介紹
詳細金佛山方竹的別稱:,拉丁名:Chimonobabusa utilis(Keng) Keng f.。金佛山方竹稈高達1Om,徑3~5cm,下部節間方形,節內具氣根刺,籜環裸露或殘留有褐黑色的籜基。籜厚質,矩形或長三角形。籜舌全緣,膜質。籜片微小,三角形或錐形。此竹與方竹不同點是稈表面光滑無毛,葉片質較堅韌。 竿一般高5-7米,最高可達10米以上,中下部各節均具刺狀氣生根,最多可達30條環列成一周,直徑2--3.5(5)厘米;節間圓筒形或略為四棱形,長20---30厘米(竿基部的節間僅長2.5-4.5厘米),表面起初被白色刺毛,后漸變為無毛,竿壁厚約7毫米;籜環殘留有籜鞘基部(成為褐黑色絨毛環);竿環平坦乃至甚隆起;竿每節分三枝,近作水平方向平展。 籜鞘薄革或厚紙質,脫落性,短于其節間,背面黃褐色,間以灰白色斑點,無毛,或僅基部具細微的白色絨毛,邊緣均具淡黃色小纖毛;籜耳缺;籜舌低矮,全緣,略呈拱形,高0.5-1.2米;籜片極小,三角錐狀,長4—7毫米,基部與籜鞘頂端連接處無明顯關節。末級小枝具1-3葉;葉鞘長3—6厘米,無毛,鞘口縋毛稀少或不存在;葉舌低矮,高1-2毫米,先端截形或拱形;葉片質堅韌,披針形,長(5)14—16厘米,寬(1)2—2.5厘米,上表面深綠色,無毛,下表面灰綠色,次脈5—7對,小橫脈呈扁方格狀,葉緣之一側具粗糙小刺毛;葉柄長約2—5毫米。花枝常著生于頂端具葉的分枝之各節,基部托以4—5片向上逐漸增大的苞片;假小穗通常以1枚稀可較多地生于花枝各節之苞腋,側生者儀有一片線形的先出葉而無苞片;小穗含4—7朵小花,長25—45毫米,枯草色或深褐色;小軸軸節間長4—6毫米,無毛;穎1-3片,長6—9毫米,具7—9縱肋;外稃卵狀三角形,長10—12毫米,先端銳尖,無毛;內稃長8-10毫米,先端鈍圓或微下凹,脊間具2—4脈,脊外至邊緣具1或2脈;鱗被長橢圓:吠披針形,或近外稃一側之2片呈對稱的半卵圓形,長2—3毫米,邊緣無:毛或其上部具纖毛;花藥長5—6毫米;子房卵圓形,無毛,花柱短,近基部即二裂,柱頭羽毛狀,長2.5亳米;果皮厚1.5—2.5毫米,呈堅果狀,橢圓形,長1—1.5厘米,直徑1—8毫米,新鮮時綠色,干燥后呈鉛色,浸泡酒精中保存則轉變為紅褐色。花期4月。。金佛山方竹在海拔1000—2100米處可形成純林。
手機掃一掃即可關注
免費查看金佛山方竹供求信息,市場行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