黃水仙介紹
詳細黃水仙的別稱:喇叭水仙,拉丁名:Narcissus pseudo-narcissus Linn.。黃水仙黃水仙為多年生草本。有皮鱗莖卵圓形。葉5~6枚,寬線形,先端鈍,灰綠色。花莖略高于葉,頂生花有6片花瓣,分為內花冠和外花冠,內花冠呈橙色,外花冠呈黃色,且外花冠的長度大約是內花冠的2倍,花橫向或略向上開放,外花冠成喇叭形、黃色,邊緣呈不規則齒狀皺榴;ǖ纳L季節為10月至次年4月,花期為3-4月。。黃水仙黃水仙原產法國、西班牙、葡萄牙。喜溫暖、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。黃水仙在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。黃水仙對溫度的適應性比較強。黃水仙在原產地是冬季濕潤、夏季干熱的生長環境。因此,盆栽黃水仙秋冬根生長期和春季地上部生長期均需充足水分,但不能積水。開花后逐漸減少,鱗莖休眠期保持干燥。黃水仙對光照的反應不敏感。除葉片生長期需充足陽光以外,開花期以半陰為好。生長期長時間光線不足,葉片伸長柔軟、下垂,但對開花影響不大。土壤以肥沃、疏松、排水良好、富含腐殖質的微酸性至微堿性砂質壤土為宜。黃水仙較耐陰,也具有較好的抗旱和抗瘠薄的能力。在其原產地歐洲中部的法國、葡萄牙等地廣泛栽植。為秋植球根,有一定的抗低溫能力,在華東地區可露地栽培;但不耐高溫,在夏季高溫后,還必須經過低溫春化過程。休眠期較長,春化過程的時間也較長,要求也高。在促成栽培時,若遇到30℃的高溫,會導蛻分化現象而影響開花。因此,為防蛻分化,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各植。9月-10月種植后,球根不斷生長出葉和根,入冬后生長延緩。初春氣溫轉暖后,葉后便迅速生長,待長出3枚-5枚葉片后,從葉叢中抽出花葶,花莖幾乎與葉齊平。開花后,地下球開始發育,到6月-7月地上部分枯死,植株進入休眠狀態。新球的花芽分化于4月下旬左右開始,而于休眠前完成。6月-7月球根掘起后,經過一定的高溫,即可用作促成栽培,最早可于11月底開花。一般促成栽培花期為12月至翌年3月。 作促成栽培,先要進行冷藏春化處理。以8℃-10℃進行冷藏處理5周以上,對促進開花最有效。春化處理時間越長,越能促進開花。但因春化時間長,會使株形變;冷藏時間過長,也會使花朵變小。一般8℃下冷藏5周-8周,植株生長不會產生異常。如在冷藏處理前先在15℃-18℃溫度下貯藏,則效果更好。春化處理宜干式冷藏,在冷藏過程中不要補充水分。低溫處理過的種球,種后若遇25℃的溫度,會嚴重影響春化效果。因此,一般均在10月定植。若9月定植,必須找涼爽的地方或在晴天遮光降溫。通常在8月初把種球放入8℃的冷庫,處理8周,可在11月開花;若8月中下旬進行低溫處理8周后定植,12月開花;8月底處理,10月下旬定植,翌年1月開花;9月上旬處理,10月底定植,翌年2月份開花;9月中下旬處理,11月上旬定植,翌年3月開花;不處理,10月-11月定植,翌年3月-4月開花。
手機掃一掃即可關注
免費查看黃水仙供求信息,市場行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