龜背竹介紹
詳細龜背竹的別稱:龜背竹,拉丁名:Monstera deliciosa Liebm。龜背竹為的多年生常綠草本觀葉植物。同屬植物有20多種。原產地為半蔓型,莖粗壯,節多似竹。莖上著生長而下垂的褐色氣生根,可攀附它物生長。葉厚革質,互生,暗綠色或綠色;幼葉心臟形,沒有穿孔,長大后葉呈矩圓型,具有不規則羽狀深裂,自葉緣至葉脈附近孔裂,如龜甲圖案;葉柄長30~50厘米,深綠色;有葉痕,葉痕處有苞片,革質,黃白色;钊绶鹧,淡黃色,果實可食用。在栽培中還有斑葉變種,綠色葉片帶有不規則的白斑,十分美麗。常附生于高大榕樹上,它的羽狀平行葉脈清晰挺露,形似芭蕉,故叫“蓬萊蕉”。龜背竹在拉丁語中意為“綠野怪物”,開花非常奇特,如船底般的花苞,呈黃白色,花大如掌,內藏肉穗,能結果實,果實則為漿果。果實成熟后可用來做菜食,有甜味,香味像鳳梨或香蕉。但要注意果實未成熟不能吃,因為有較強的刺激性。在原產地居民稱這種果實為“神仙賜給的美果”。。龜背竹性喜溫暖、濕潤、半陰的環境,忌陽光直射和干燥,喜半陰較耐寒。生長適宜溫度20~25℃,越冬溫度3℃,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在肥沃、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中生長良好。龜背竹盆栽可用腐葉土、菜園土和河沙等混合作培養土。小盆每年換盆1次,中大盆每3~5年換盆1次,每年4月中旬換盆為宜。注意適量修剪枯黃葉、老葉。盆栽時,盆底部先放一層粗煤渣塊(粒)作排水層,上鋪一層培養土,種植時加少量磷肥、骨粉、干牛糞、干雞糞等作基肥,促其生長旺盛。
手機掃一掃即可關注
免費查看龜背竹供求信息,市場行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