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洲虎尾草介紹
詳細非洲虎尾草的別稱:,拉丁名:Chloris gayana Kunth。非洲虎尾草多年生疏叢型禾草,具匍匐枝。稈堅硬,稍壓扁,高100-150cm;葉期短于節間,無毛,僅鞘口具柔毛;葉舌長約lmm,具細纖毛;葉片長達30cm,寬3-10mm,兩面甚粗糙。指狀花序數枚,簇生于稈頂,長6-24cm;小穗灰綠色,長4一4.5mm;穎膜質,具1脈,第一穎長Zmm,第二穎長3mm;第一外稃長3-3.5mm,基盤及邊脈被柔毛,脊的兩側有短毛,芒自近頂端以下伸出,長約4mm;內稃頂端微凹,稍短于外稃,不孕外稃2-3枚,其第一枚較狹窄,先端尖微凹(圖11).染色體 2n=20,40。其主要品種有大非洲虎尾草(Gian- Rhodes或稱MpowapwaRhodes),對霜凍甚敏感;Katambora非洲虎尾草,比較耐霜凍;Nzoia非洲虎尾草為非洲肯尼亞的一個品種(圖11)。地理分布:非洲虎尾草,原產于東南非。它廣泛分布于塞內加爾、蘇丹、南非的廣大非洲地區。現在美國的東南部及加州灌區,澳大利亞之昆士蘭,南美之巴西、烏拉圭和阿根廷;亞洲之印尼、菲律賓等國均有種植或已逸為野生。我國臺灣省從1913年即從菲律賓引人種植,并在全省推廣應用。近年來,廣西、海南等省(區)巳引人種植,各種性狀表現良好。。非洲虎尾草
手機掃一掃即可關注
免費查看非洲虎尾草供求信息,市場行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