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刺虎刺介紹
別名:咳七風,雞筋參、黃雞胖、長葉數珠根
科、屬:【茜草科】,【虎刺屬】
拉丁名、英文名:Damnacanthus giganteus (Mak.) Nakai
特征形態:具短刺灌木,罕小喬木,高0.5-2米,有時可達7.5米;根肉質、鏈珠狀;幼枝常具4棱,初時深綠色,疏被微毛,后變灰黃色,無毛,刺極短,長1-2毫米,通常僅見于頂節托葉腋,其余節無刺,有時因刺宿存而大多數節具刺。葉革質,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,長4-14(-15)厘米,寬2-3(-5)厘米,幼時下面5-7條,彎拱相連,在下面凸出,在上面不明顯,凹陷或平;葉柄長2-5毫米,初時下面被與幼枝相同的毛,后變無毛;托葉生葉柄間,初時上部二裂,后合生、加厚成三角形或半圓形,早落。花兩倆成對腋生于短總梗上,通常僅1對,有時2-4對;苞片小,鱗片狀;花梗長約2毫米;花萼鐘狀,長2-3毫米,初時外被與幼枝相同的毛,檐部4裂,裂齒三角形;花冠白色,革質,管狀漏斗形,長15-18毫米,外面無毛,內面自喉部至管上部密被柔毛,檐部4裂,裂片卵形或卵狀三角形,長3毫米;雄蕊4,著生于花冠喉部,花絲長2毫米,花藥長2毫米,基著,外露;子房4室,花柱外伸,頂部裂成4裂條。核果紅色,近球形,直徑5-8毫米,分核(1-)2-4,三棱形;種子近球形,角質。花期3-5月,果熟期11月至次年1月。
分布產地:產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省區。分布于日本。
生長特點:生于山地疏、密林下和灌叢中。
主要價值:
培育技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