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黃種子介紹
詳細大黃種子的別稱:馬蹄黃 藥用大黃,拉丁名:Rheum offcinale Baill.。大黃種子蓼科(Polygonaceae) 大黃屬(Rheum)多年生草本。根狀莖及根供藥用(見彩圖大黃)。栽培種主要為掌葉大黃(R.palmatum),次為唐古特大黃(R.palmatum var.tanguticum) 和藥用大黃(R.officinale)。中國用大黃于醫藥有悠久歷史,西漢初已成批運銷歐洲。為中國主要出口藥材之一。1.掌葉大黃又名:葵葉大黃、北大黃、天水大黃。多年生高大草本。根莖粗壯。莖直立,高2m左右,中空,光滑無毛。基生葉大,有粗壯的肉質長柄,約與葉片等長;葉片寬心形或近圓形,徑達40cm以上,3-7掌狀深裂,每裂片常再羽狀分裂,上面流生乳頭狀小突起,下面有柔毛;莖生葉較小,有短柄;托葉鞘筒狀,密生短柔毛。花序大圓錐狀,頂生;花梗纖細,中下部有關節。花紫紅色或帶紅紫色;花被片6,長約1.5mm,成2輪;雄蕊9;花柱3。瘦果有3棱,沿棱生翅,頂端微凹陷,基部近心形,暗褐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2.唐古特大黃 又名:雞爪大黃。多年生高大草本,高2米左右。莖無毛或有毛。根生葉略呈圓形或寬心形,直徑40~70厘米,3~7掌狀深裂,裂片狹長,常再作羽狀淺裂,先端銳尖,基部心形;莖生葉較小,柄亦較短。圓錐花序大形,幼時多呈濃紫色,亦有綠白色者,分枝緊密,小枝挺直向上;花小,具較長花梗;花被6,2輪;雄蕊一般9枚;子房三角形,花柱3。瘦果三角形,有翅,頂端圓或微凹,基部心形。花期6~7月。果期7~9月。本種與掌葉大黃極相似,主要區別為:葉片深裂,裂片常呈三角狀披針形或狹線形,裂片窄長。花序分枝緊密,向上直,緊貼干莖。3.藥用大黃 又名:南大黃。年生高大草本,高1.5米左右。莖直立,疏被短柔毛,節處較密。根生葉有長柄,葉片圓形至卵圓形,直徑40~70厘米,掌狀淺裂,或僅有缺刻及粗鋸齒,前端銳尖,基部心形,主脈通常5條,基出,上面無毛,或近州脈處具稀疏,的小乳突,下面被毛,多分布于葉脈及葉緣;莖生葉較小,柄亦短;葉鞘簡狀,疏被短毛,分裂至基部。圓錐花序,大形,分枝開展,花小,徑3~4毫米,4~10朵成簇;花被6,淡綠色或黃白色,2輪,內輪者長圓形,長約2毫米,先端圓,邊緣不甚整齊,外輪者稍短小;雄蕊9,不外露;子房三角形,花拄3。瘦果三角形,有翅,長約8~10毫米,寬約6~9毫米,頂端下凹,紅色。花果期6~7月。本種與上2種的主要不同點是:基生葉5淺裂,淺裂片呈大齒形或寬三角形;托葉鞘膜質,較透明,上有短毛。花較大,淡黃綠色,花蕾橢圓形,果枝開展,翅果邊緣不透明。4.食用大黃(R.rhaponticum,一種耐寒的多年生植物,栽培食用其肥碩肉質葉柄)。食用大黃最適應生長于寒溫帶地區。葉柄味酸,常和草莓一起用來做餡,或用在水果羹和蜜餞中,也用制甜酒和開胃酒。根耐寒力強,而地上部分秋霜后即凍死。葉含有毒物質,僅在喜馬拉雅某些地區,人們烹食野生種的葉。食用大黃原產于亞洲,早春由地下莖發出大簇的葉,葉形大,寬達60公分(2呎),葉柄大,直徑超過25公釐(1吋),長達60厘米。晚春開花,花葶大,位于葉簇中央,花小而多,綠白色。翅果有棱,含一粒種子。。大黃種子生于山地林緣或草坡,喜歡陰濕的環境,野生或栽培。
手機掃一掃即可關注
免費查看大黃種子供求信息,市場行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