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根毛竹的生態蛻變之路讓與會委員贊嘆
漫山的毛竹林還會更綠
一根毛竹怎么向生態產品蛻變?1月15日上午,在省政協環境資源界會議的間隙,省政協委員、省林業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建算了一筆賬:一根長勢較好的毛竹可以賣到18元左右;如果加工成竹桌簽,能做20個至30個,經濟效益能翻20倍以上。
這串數字,引起了與會委員的贊嘆。
前些年,張建委員和科研人員跑遍了省內16個毛竹主產區,發現竹林有拋荒現象。調研發現,人工成本抬升、勞動力短缺是重要原因。更重要的是,竹產業停留在外賣、酒店等一次性用品領域,賣資源不值錢、賣產品偏低端,產業發展存在瓶頸。
如今,竹產品打上了生態產品的標簽,附加值直線上升。今年,省林業局聯合省發展改革委、省生態環境廳、省機關事務管理局,共同發起“以竹代塑”進兩會活動,多個代表委員駐地會場上,竹桌簽替代了塑料桌簽;在各駐地公共展區,竹鍵盤、竹計算器、竹編熱水壺等新鮮竹制品,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。
“這些都是安吉的產品!”省人大代表,湖州市安吉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、主任何曉紅熱情地介紹。作為國家“以竹代塑”應用推廣基地,安吉擁有竹加工企業近千家。“我們組建了專家智庫,引導企業和科研院校搭建創新聯合體,大力培育龍頭企業。”她說,目前安吉縣竹產業產值突破190億元。
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要推進綠色低碳發展,深化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建設。“以竹代塑”正是低碳的一種解法,消費者愿意買單,企業更有轉型動力,竹資源開發和保護能互為支撐。
從賣產品到賣創意,再到賣環保和科技,生態產業一頭連著美麗浙江建設,一頭連著農民綠色共富。到2024年,全省約有300多萬人從事與竹相關的工作,竹產業產值超過600億元。
眼下,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與企業共同研發的竹材定向刨花板,已進入量產試驗階段,正加快謀劃項目落地。“它在建筑領域可以替代木材和鋼材,竹子的用量非常大。”張建委員說,投產后,一根毛竹的經濟效益能翻3倍,林農腰包更鼓了,漫山的毛竹林還會更綠。
(浙江日報 記者 胡靜漪 來逸晨)
公眾號 |
手機版 |
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