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香榧澀不澀?”“不澀,都是從合抱大的樹上摘下的。你看,個個都像土雞蛋那么大!
農歷二、七,是天臺縣街頭鎮集市日,四鄉八村匯聚一起,人頭攢動,熱鬧非凡。在嘉圖街大樟樹腳土特產集散點,不少村民一溜兒擺開,正在售賣香榧。一問一答間,告訴我們香榧的品相和品質值得信賴。
天臺縣香榧種植歷史悠久,現可追溯到晉朝。在該縣街頭鎮九遮村東江自然村,長有一株樹齡高達1600多年的榧樹,胸圍486厘米,樹高22米,主干直立向天,枝葉蒼翠欲滴,年年掛果產出100余斤。專家考證,這是臺州市年齡最大的樹木,因此被稱為“晉朝遺老”。
日久天長,香榧種植的基因已融入天臺村民的血脈里,坦頭鎮有一個古村落,就叫“榧樹村”。調查數據表明,天臺現有古榧樹多120多株。行走鄉野間,不經意間便會看到高大聳立的榧樹。
香榧干果有著堅硬的果皮,大小如棗,核如橄欖,兩頭尖,呈橢圓形。果實富含植物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;另外鈣、鐵、磷含量也比其他干果多。因為營養豐富,很受市民青睞,近年價格節節走高。
天臺縣林業局積極扶持,鼓勵做大林果業,香榧就是其中之一。最近新晉省級林業鄉土專家的吳武軍就在平橋鎮創旗村建起了800多畝的香榧基地。龍溪鄉、街頭鎮、白鶴鎮、石梁鎮、坦頭鎮等地,也紛紛利用坡地資源種植香榧,陸續成林豐產。香榧樹枝比較松脆,攀爬時容易折斷,因此一架蜈蚣梯、一個竹籃、一把竹鉤、幾根繩子就是采摘的主要工具。
隨著香榧的產量越來越大,天臺香榧的產業鏈也越來越長,從種植到加工、包裝、營銷,天臺林農精益求精,如“晞哲”牌香榧就喜獲義烏森博會金獎。天臺香榧的知名度越來越高,香味越來越濃,香氣越飄越遠。
一代代人接續努力、一株株香榧茁壯生長,香榧果變成了致富果。
(天臺縣林業局)
公眾號 |
手機版 |
|
![]() |
![]() |